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历史发展大势
现场教学专题以史为鉴,历史发展大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体趋势,是历史规律的外化表现,代表了人心所向和人类的未来。通过干部现场教学重视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把握住了历史发展大势,也就站稳了人民立场,也就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一、历史发展大势是历史规律的重要体现
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事件不能重复,但历史现象则一再重现。马克思主义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也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由人类创造,靠人类记录和认知,没有人无所谓历史。马克思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个体生命的存在和人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正是人丰富而又生动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最活跃、最主要的生产力,是一切生产资料的发现者、使用者、控制者,并通过不断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从而改善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并以主力军的角色直接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
通过现场教学干部培训学习可见,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是一再重复的客观存在。这种历史规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同自然界的运行机理一样,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类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这一运动的起点。因为人为了生活首先就必须生产。而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当这种社会矛盾没有激化的时候往往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进步,当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往往会引发人民起义或革命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由此也就形成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演进。
在社会演进的历史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而人的活动又是有目的、受个人意志支配的。但其个人意志、目的又受制于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人与自然、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形成了表达社会多数人意志的历史合力,恩格斯将其形象地描述为“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历史结果”。这个总的合力反映了一定社会成员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整体利益,此即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方向和力量的统一,具有强弱大小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规律在世界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趋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世界和中国,指出世界“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共产党宣言》的科学预见得到充分印证,“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同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英勇顽强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新时代历史发展的大势。
二、善于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
势是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强劲趋向,古代军事家孙子将“势”比喻为“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的力量。历史发展大势就是时代潮流,不能违背逆转,只能顺势而行。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以此作为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因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而诞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近代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但均以失败告终。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开启了社会主义兴起的时代,其“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敏锐觉察到这场革命的划时代影响,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当时的世界大势。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把握历史发展大势而建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准确判断出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团结带领人民开展大革命,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转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人民的和平潮流,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掌握了重庆谈判的主动权。在国民党撕破和平伪装、悍然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后,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要求,及时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根据战略决战取得胜利的形势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壮大、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有利态势,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而开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受复杂国际形势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大势的判断有些偏离,“以阶级斗争为纲”,错失了重要发展机遇,是一个严重教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头等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深刻分析了当时的世界大势,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准确判断,才有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因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而开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发展大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原则
历史发展大势同历史规律一样,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而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必须掌握科学的理论方法,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担当作为,把历史发展大势转化为党和国家事业进步的成就,从而永远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是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思想前提。人类因为发展才有历史,历史因有趋势才有未来。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通过长时段、宽视野观察和角色设想,来认清历史发展的正确走向、执持发展的强劲势头、掌控历史参与的恰当时机。
正确历史观,就是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历史望远镜”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将其看作增强人们“眼力”的法宝工具。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通过对长时段人类历史的考察,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理论上清醒行动上才能坚定,正确历史观是保持理论清醒的前提。
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和社会是一个统一体。李大钊说:“把人类的生活整个的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历史与社会,同其内容,同其实质,只是观察的方面不同罢了。”纵向研究是侧重从历史长度中发现脉络走向,横向研究集中在宽度上把握决定社会发展大势的主流和本质。因此,注重从社会的整体、主要矛盾方面看问题,更容易把握时代脉搏,认识现实趋向。正确历史观、大局观指导下作出的阶段性坐标定位,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方法。
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弄清楚自己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科学制定方针政策。辨明历史发展大势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创造历史,而社会主体参与历史必须知彼知己,在比较中认清自己,做好角色自我定位,拿捏好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时机。
把握历史主动、勇于担当作为是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根本目的。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的根本在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使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历史发展大势的总体趋向内含着若干不同的机遇和波折。机遇稍纵即逝,机会失不再来。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国内外环境出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民生等诸多领域短板突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握历史发展大势要做到准确把握不同阶段的特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用干事创业的成就作为检验是否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的标准。
辩证思维、战略定力是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根本要求。历史发展大势作为历史必然性的总体趋向和规律,并不表明其一定是笔直的阳光大道,发展过程中也会有曲折障碍、阴霾阴雨。因此,坚持辩证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是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法宝利器。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能够更好在历史发展大势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情势面前,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坚定。
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今天,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前进的道路上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做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才能始终保持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坚定信心信念、把握本质主流、解决重点关键问题,趋利避害,用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和坚忍勇毅的战略耐力,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